大连医声医事 | 钱家鸣教授专访:协和消化内科与IBD
医声医事 | 钱家鸣教授专访:协和消化内科与IBD
钱家鸣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胰腺专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健康促进会消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学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消化杂志》中英文版、《中华医学》英文版等多本杂志的副主编,《中华内科学》等杂志编委。
临床方向:炎症性肠病,胰腺癌,胰腺炎,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内镜诊疗。
研究方向:炎症性肠病、胰腺炎等胰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钱家鸣教授:协和消化内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团结协作造就了今天!
齐头并进
与以往相比,消化疾病谱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一个学科的分布以及亚专科的分布很重要,虽然不能说协和消化内科的亚专科是最完善的,但是协和消化内科力争做到每个亚专科尽可能完整,并且要在每个亚专科都尽可能地做到最好。其实每个学科不能只发展某一个亚专科或者以某一个亚专科为主,因为再过100年后,我们会发现新的疾病,特别是消化疾病有很多疑难杂症,更有新发现的疾病不断出现,因此很有必要有广阔的临床基础,即在多个亚专科齐头并进。
扬长补短
消化科是协和最优秀的、最古老的优秀科室,目前消化科内很多专业也是在往上走,虽然协和消化内科中个别亚专科比如肝病还有待提高。肝病在中国很常见,其他很多医院都有专门的肝病科,但是在协和医院,肝病是划归在感染科的。随着对肝病认识的提升,治疗理念也随之发生转变,比如感染性的乙肝、丙肝等疾病随着疫苗的使用和普及,在未来20年其发病率将会降低,世界范围内的发病趋势势必回转,与此同时,相应的肝脏自身免疫性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需要借助整体优势,大力提升和发展肝病学科,一方面我们可以和感染科结合;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联合免疫科(协和风湿免疫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于2014年在NATURE发表了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基因相关的报道)一起进行肝病相关研究,这样我们的各个亚专科就比较全面,各个亚专科齐头并进,以保障我们的学科这辆超级战车再奔驰100年不落后。
路在脚下、海阔天空
如果只有一个亚专科,则如同这辆超级战车只有一个车轮,或者一个车轮大一个车轮小,如此一来,消化科这辆战车就容易走偏。若干年后,新的疾病出现的时候,还得倒回来重新走!按照我的想法,各个亚专科要均衡发展,即使在前进过程中遇到新的疾病,我相信协和消化科的年轻医生具备这种临床与科研能力,不断的探索和研究,这样,我们消化科这辆战车未来的车道越来越宽,路子也越来越多。
继往开来
协和消化内科整个消化领域一直走在前面,比如说柯美云教授自80年代起开始胃肠动力研究,成为该领域的国内先驱,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及亚太地区有着崇高的威望。纵使眼下胃肠动力相关研究及报道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胃肠动力领域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去解决,所以说把大家团结起来,凝心聚力,在传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学科就可以均衡、匀速、平稳的向前迈步。
与时俱进、勇攀高峰
今年是协和建院95周年,再过5年就是协和诞生百年之际,协和作为国内的标兵和典范,其百年大计当以特有的敏感性,紧跟疾病谱的更新变化,以不断的拼搏与创新迎接变化与挑战,以高精尖为目标,促使消化内科及亚专科协同均衡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钱家鸣教授:炎症性肠病(IBD)在国内最近10年左右兴起,上溯,就是因为协和一直以来比较关注少见病和疑难杂症,张孝骞、文士域教授在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炎症性肠病(IBD)的早期研究工作,直到八十年代,当时炎症性肠病(IBD)在国际上渐渐成为焦点,但是国外专家普遍认为中国只存在结核性肠病,不存在炎症性肠病(IBD)。在协和医院潘国宗教授和病理科刘彤华院士的共同努力下,请国外专家通过对协和保留下的病历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的分析,最终发现中国存在炎症性肠病(IBD)。
其实炎症性肠病(IBD)在西方国家是个常见病,一般在社区医院即可诊治,尽管如此,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晰,初步考虑跟自身免疫有关。另外,特别是最近这3~5年,医学界开始关注菌群和炎症性肠病(IBD)的潜在关系,并且肠道菌群成为一个热门课题,应该说炎症性肠病(IBD)和肠道菌群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但是这种关系和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是不同的,炎症性肠病(IBD)是一个慢性病,属于亚急性或者急性发病,它不是单一肠道菌群致病,是因为菌群影响了身体内环境,影响到自身免疫才会致病。
钱家鸣教授:一方面,炎症性肠病(IBD)是一个终生复发性疾病,治愈之后也需要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不然遇到潜在诱发因素,有可能再次发病;另一方面,炎症性肠病(IBD)是一个慢性病,治疗时间长,普遍的治疗期在3~12个月不等,治愈后还需要1~3年不等的巩固期。但是炎症性肠病(IBD)和高血压、糖尿病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一般建议终生用药,前者缓解后可以停药。关键问题是停药后如果遇到炎症性肠病(IBD)潜在诱发因素,则停药期间会再次经历一个慢性病理过程。
自我管理指南
目前国外针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自我管理已经有几十年的经验,国内在参照国外针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自我管理经验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自我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近两年也提出了自己的指南,这对于国内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来讲是个好消息。但是,国外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生活理念、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与国内不尽相同,所以国内消化界很有必要探索出一套适合国内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特征的自我管理指南。
科普患教
有段时间国内在医患教育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对于消化疾病相关预防工作做得也不是很充分,很多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对疾病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比如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因为缺乏疾病自我管理的理念及知识,造成疾病复发率增高;因为对疾病情况不了解,过于担忧疾病预后问题,遭受巨大心理压力等等。为此,以协和消化内科为主场,有200多家医院参与的炎症性肠病(IBD)相关科普患教活动正在大力开展中,此患教活动通过搜集整理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关心的问题,给予答疑解惑,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感谢钱家鸣教授百忙之中接受消化界的采访!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