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何必将幽门螺杆菌“斩尽杀绝”?
何必将幽门螺杆菌“斩尽杀绝”?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巴里·马歇尔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
2005年10月3日,澳大利亚消化科临床医生巴里·马歇尔和病理学医生罗宾·沃伦提出了幽门螺杆菌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相关的病因学说,并进一步验证了长期的消化性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获得了200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不幸的是,这段小故事被我们某些国人断章取义,以讹传讹,说成是一旦被幽门螺杆菌感染就会导致溃疡病或癌症,造成很多年的谈“菌”色变。幽门螺杆菌真的就那么可怕吗?
事实并非如此,不是所有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人都必须接受治疗,换句话说,没有必要将幽门螺杆菌“斩尽杀绝”。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谈细菌。从我们出生离开母体后,就开始了同周围富含微生物的自然环境的密切接触,因而人体的体表皮肤和与外界相通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及其腔道寄居着不同的微生物种类高达上万种。这些微生物中的绝大部分是有益菌,是对人体有益的,正是这些有益的细菌维持着我们的健康。
这些寄生在我们身体中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与宿主相安无事,互相适应,互相帮助,各种微生物之间也相互制约而保持一个彼此共存的状态。任何一种自然界的生物,如果体内连一个微生物细胞都没有是不可能的,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之间,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
我们所说的幽门螺杆菌,正是属于他们的种类之一。如果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寄生细菌有可能会成为致病菌,这种在某种条件下使人致病的细菌我们称为机会致病菌,也称条件致病菌。
大多数情况下,幽门螺杆菌只有在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才会出来作怪。套用一句俗语“Hp(幽门螺杆菌)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类似幽门螺杆菌这样的机会致病菌数不胜数,通过用抗生素“杀菌”是杀不绝的。
反之,如果过度应用抗生素,倒会引起机体的耐药性、头晕、皮炎、药物过敏等不良后果,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药物性肝损害。过度应用抗生素致使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也是很常见的。所以,对没有临床症状的人使用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杆菌弊大于利。
西方医学幽门螺杆菌的研究始终没有停止,继罗宾·沃伦和马歇尔之后,美国的Anil Rustgi 和Hashem B.EI-Serag 博士于2014年在《新英格兰杂志》发表文章提到:幽门螺杆菌能调节胃酸产生,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人食管腺癌风险减少41%。这样看来,幽门螺杆菌还有有益的一面呢!
最后要说的是,体检查出阳性不代表现在感染。目前很多的体检是用血清抗体测定,这种检查的方式查出的抗体阳性,只能说明你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杆菌,现在机体对幽门螺杆菌有抵抗力而已,并不能证明你现在有感染,更不能表明你感染的程度和细菌活跃的程度。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具有两面性,在胃体健康、胃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让幽门螺杆菌共存,没必要刻意杀灭;在胃功能受损,引发胃病的情况下,及时咨询医生,通过整体治疗,重建人体正常菌群的平衡,以达到尽快治愈胃病,恢复正常的胃功能的目的。提高自我身体素质,才是治愈这类疾病的王道。
来源:微生物之家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