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直面“伤医潮”:或许是体制出了问题
直面“伤医潮”:或许是体制出了问题
患者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和患者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我们和患者在同一条船上。只不过,这条船遇上了时代的风暴。
我们的困惑
十天之内,九起伤医事件。从5月28日开始,我们迎来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频发伤医时间”。
而就在5月25日,温岭杀医案的罪犯连恩青被执行死刑。一天之后,最高法又专门通报了“连恩青故意杀人案等4起涉医犯罪典型案例”。这本是医疗行业一直期盼和呼吁的“严打态势”。但,依然未能阻止悲剧的频繁上演。着实让人困惑。
还有更加让人困惑的事情。
我一直认为,类似“伤医潮”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其中一定是有某种必然规律的。那么,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这些年来,我关注了很多“潜在”的因素,特别是经济层面的因素,比如说,股票。
其实,从去年沪指稳定于2000点开始,一直到今年突破4000点,我在“暴力袭医”的预判方面,都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想,股市那么好,大概能缓和一些矛盾。起码,大家忙着看股票、就没有时间去打架了。现实得情况好像也确实如此:近十个月里,没有出现“伤医潮”。但是,现在,当股市站上5000点时,医院暴力形势却突然严峻起来。这让人有些措手不及,一系列的疑问涌来:股指5000点时情况不是应该更好吗?股指5000点时出现的“伤医潮”是不是比股指1000多点时出现的“伤医潮”更令人担忧呢?
我困惑了。难道,是我的观点出现错误?难道,这些事情和经济原本就没有半点儿关系?
让我们尝试解释这一切
我决定依然抱着“经济决定论”不放。
我一直很关注各类伤医案中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我曾对前些年恶性伤医事件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特征作了一个概括:慢性病程、经济拮据、家庭矛盾,以及,没有信仰。那么新发生的伤医案中,犯罪嫌疑人依然符合这些特征吗?
我们看到了媒体报道对其中一部分犯罪嫌疑人的描述,好像跟我们之前总结的特点差不多。其中个别的犯罪嫌疑人,还某种极端代表性。比如,据媒体报道,某起砍伤多人的伤医案中,犯罪嫌疑人刚刚出狱不久。视频里,残忍的暴力行为,让我们感觉这个人“无信仰、无操守、摆脱了各种道德秩序的约束,具有强烈的报复心理,对社会具有强烈的破坏性…”这不正是马克思著作中“流氓无产者”的典型形象吗?
那么,贫苦直接导致仇恨乃至犯罪吗?并不会。
很多时候,导致仇恨的直接原因是不公正的待遇。贫困人群的健康状况比一般人群要差:两周患病率高(他们易生病);慢性病患病率高(他们老生病);疾病严重程度高(他们生大病)。但是,贫困人群的医疗状况却不乐观:两周就诊率低(他们看不起或看不上);住院率低(他们住不起或住不进)。本该保底线的医疗救助没能兜住底,而慈善医疗又是杯水车薪。
我一直开玩笑式地问我们同事:你说,马云会不会某一天带着人来砍医生?打死我也不信。因为,马云输得起。
但是,穷人们输不起。
很多人没有能力尝到股市的甜头。而尝到了甜头的人,没有拿出钱来做慈善的“第三次分配”。物质层面差距的拉大,必然激发精神层面产生诸多不满甚至仇恨。这就是我的理解。
“二十张床配一个保安”能拯救一切?
温岭杀医案之前,两个部委出台了文件,要求医院加强自保能力:“每二十张床配备一名保安”。
我一直不太清楚这样的标准是否为国际通行的?还是我们的特色?
每次极端伤医事件出现之后,总有很多要求强化医院安保力量的呼声。毋庸置疑,医院的安保力量建设非常重要,这是保维护医疗秩序、护员工安全的必要手段。而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底线与责任的问题。
究竟配备多少安保人员比较合适?越多越好?每一张床就配备一个保安好不好?我们在医院门口垒碉堡、架机枪好不好?那么,医院还像个医院吗?医院的自保,是有边界、有底线的。医院的本分,是看病,不是对抗、不是战争。如果我们每个人要靠自己的力量来保护自己,那么我们的社会与原始丛林有何差别?医院的安全,需要法治来保障。
今天,我看到一张新闻照片,某地派出特警荷枪实弹地在医院门口巡逻。诚然,这确实是一份责任心的体现,也确实能起到威慑作用。但是,我要说,仅仅这些远远不够。我们已经很清楚,单纯的法治力量、单纯的“严打态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危机。
贫病们到底需要什么?需要的是国家的医疗救助、社会的医疗慈善。给他们这些,比派警察保护医院还要重要。
让我们对他们再好一些
每当国内出现极端伤医杀医事件的时候,我都忙不迭地给全院同仁开展“医患关系形势与应对”方面的培训。
说来话长。
(红色曲线是那一年国内严重伤医事件走势图,蓝色的是我们医院那一年纠纷形势图。那年全国第二个波峰上去时,我们是一个低谷)
有一年末的时候,我绘了一张全年医患矛盾形势图。图中有两条曲线:一条是那一年国内恶性伤医杀医事件走势曲线,有三个波峰,分别位于年初、年中和年末;另一条是我们自己医院那一年遭遇患方的纠纷冲击走势图,有两个波峰,分别位于年初、年末。
我发现,我们医院年初和年末的波峰与全国伤医事件走势曲线中的两个波峰的时间段相吻合。说明我们这样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遭受冲击的形势和国内形势同步,说明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形势发展。
我又发现,国内走势曲线里那个年中的波峰发生时,同期的我们反而出现一个低谷。为什么?我回想起来了:在那个时间段之前,我们根据上级的指示,密集开展了多次医疗安全与纠纷应对的全院培训。这说明,培训是有效的!不过,培训效果也是有限的,大概只能够影响两个月的曲线走势。即便是这样,也足够让人兴奋。
从那以后,每一次国内出现极端伤医杀医事件的时候,我都要开展紧急培训。我知道,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只要我们努力,就会有成效。即便只是两个月的成效,也能让我们逃过一劫。
所以,就在今天,我们又开展了紧急培训。
培训时,我讲了很多内容,有医疗安全、有自我防护、有纠纷处置。其实,最最核心的思想就只有一个:让我们医护同仁们,对我们的病患、尤其是那些贫苦的病患,再多一些友善、关爱、耐心和宽容。处置纠纷这么多年,我被打过、被骂过,也被押着示众过;我愤怒过,冲动过。而最终,我意识到,能拯救我们自己的只有那一条道路。结尾的一张PPT上,我用大大的字体写着“平和,再平和”。
让我们对他们再好一些吧,这也是保护我们自己最好的办法。
连恩青被处以死刑后,某网站的新闻评论里,依然有很多人对他表示同情,甚至表达对医界的仇视。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冷静的思考和重视
(这些年,发生了很多医院遗弃无陪护患者的事情。这些触及医学伦理底线的事件背后,有着太多的体制性问题。应该由谁来对贫病们负责?)
(民国时期,上海医师公会编印的《医师信条十讲》,也就是当时的医疗行业规范。这十条行规之中,即有两条反复强调要帮助贫苦病人。民国时期没有“伤医潮”。其中,有文化传统、社会信仰、慈善机制等多种原因,我认为,还有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医学前辈们自己的努力)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