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杨云生教授:中国消化内镜发展转化与思考
杨云生教授:中国消化内镜发展转化与思考
杨云生教授首先带大家回顾了临床诊断的发展史,并表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国的医学领先西方2000年。
但是随着临床诊断的发展,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医疗设备的进步,仅仅在最近的100多年,西方的医疗迅猛超前。
以消化内镜为例,消化内镜技术的创新总是发生在西方国家或者是日本。比如:早在1957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就制造出第一台纤维胃镜、12指肠镜,1963年日本就改进出胃内照相机,解决了胃镜留相问题。1983年美国 Welch Allvn公司首创电子内镜并应用于临床。1986年日本就掌握了电子内镜技术,并进一步制造出EUS,日本还将内镜进行了产品化。
回首历史:硬式内镜是德国发明的,纤维镜、电子内镜是美国发明的,超声内镜、小肠镜是日本发明的,胶囊内镜是英国发明的,而内镜的核心技术:ERCP /ESD/POEM……更是由国外专家最先掌握。
反观我国的消化内镜技术,总是落后他们10余年,只是最近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才将这个差距拉小,不过仍有2-3年的差距。
消化内镜技术的创新总是出现在国外,在国内的转化应用也是差强人意,比如2010年统计的食管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技术省、市、县医院的转化率分别为:75%、48%、6%;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技术的转化率分别为:36%、6.9%和0。
同时杨云生教授介绍了目前国内的消化内镜技术的发展情况:
· 新设备基本都是国外研发和生产
· 近十年开始有我们新的研发产品进入使用
· 21世纪前技术引进约需5-10年
· 近15年技术引进约需1-3年
· 我国目前仍基本是以实用为主,研发较少
·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创新体制、研发设施、人才差距依然很大
· 我们的研发方向不够明确
· 我们有很多思想并不落后,但是却难以落到实处
· 研发设施、人才投入要彻底改变,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的创新
· 短期内仍无法满足于中麟教授对我们的期望:仍将在很长时间是跟踪引进。
在会上杨云生教授还提出实现技术转化应关注的几个点:医生训练、继续教育、求实态度、主导思想、保障/收入、创新团队合作、公司制造。在技术转化的过程中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团队合作才能尽快提高创新能力,闭门造车总会落后一步。同时提醒大家在临床学习工作中要树立科研意识:“科研并不仅仅是在实验室的工作,也不只是研究生才能做科研。”
还指出目前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创新研发不够、临床研究设计不够、科研训练、科研意识不强,但是我们的优势是临床实践机会多,我们在创新的路上需要做的是:确立临床循证医学研究为方向,积极组建(多中心的)临床合作研究,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早地创造出我们自己的东西。
最后杨云生教授总结分析了我国消化内镜发展与转化的方向:“六化”——微观化、微型化、微创化、自动化、循证数字化、普及转化(临床转化及科研转化)。还有“国产化”。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