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姜泊教授】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内镜应用
【姜泊教授】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内镜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姜泊教授
伴随内镜仪器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使临床医师对大肠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识别能力得以改善,并明显提高了对早期癌的检出水平,改善了内镜的插入困难,同时减轻了患者检查的痛苦和不适。但内镜医师对新型内镜操作技术的掌握与对早期癌诊治的敏感性和意识,是影响早期大肠癌检出的重要因素。
大肠平坦型腺瘤的检出率是医师大肠镜应用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在我国临床检出情况并非令人满意。国际多数前瞻性研究表明,临床检出的肿瘤性病变为20%~48%,而我国的研究表明检出率仅为10%左右。因此,大肠平坦型腺瘤检出水平是衡量内镜操作医师内镜检查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常,影响大肠平坦型腺瘤检出水平的因素有:(1)对大肠黏膜异常征象的识别,如局部黏膜的苍白、充血、血管网模糊,黏膜的粗糙等;(2)是否应用黏膜染色方法或内镜窄带成像术(NBI)等,采用染色放大结肠镜技术结合腺管开口分型,可确切判断病变性质,做出与病理高度一致的诊断,染色放大内镜结合结晶紫染色,可有效判断病变的侵润深度,从而决定内镜治疗方案。NBI的应用明显增加大肠平坦以及微小病变的检出率水平;(3)肠镜检查的质量,如肠道准备不佳和退镜速度过快是大肠腺瘤漏诊的重要因素等;(4)内镜医师对大肠平坦型腺瘤认识不足也是导致漏诊的关键因素。
研究表明,大肠腺瘤检出率是结肠镜检查后结直肠间期癌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因此腺瘤检出率已作为肠镜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
目前研究证实,尽管已经强化了对结肠腺瘤患者大肠镜的监测,但仍有间期癌的发生;在大肠腺瘤切除术后的患者中,随访间期大肠癌平均发病密度约2.9例/1000人年,这其中大部分间期大肠癌来源于结肠镜检查漏诊或肿瘤不完整切除。因此,通过改善内镜检查治疗技术,以及有效的结肠镜随访等,是可以避免发生间期癌的。
因此,强调平坦性病变的检出应强化内镜医师对于黏膜异常征象的识别水平,及时应用适宜技术如黏膜染色等辨别病变的存在与否,鉴别病变性质,以便选择恰当技术切除病变,可使大量平坦性腺瘤得以检出并及时治疗,减少漏诊,避免间期癌的发生,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大肠平坦型腺瘤的诊治水平。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查看中国消化界更多资讯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