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肠癌筛查,该这样做!
大肠癌筛查,该这样做!
记者:潇潇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大肠癌是怎么发生的?哪些因素会刺激到大肠粘膜细胞?细胞又是如何不受控制的癌变的?为何大肠癌最易转移到肝脏?
首先,请大家将视角延伸到微观,欣赏这个4分钟的大肠癌发生视频。
视频来源 / 腾讯视频
视频中提到,大肠黏膜细胞分裂频率为6天/次,分裂频率较高,很容易受到环境致癌物的影响。
而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全国大肠癌学术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多学科协作组首席专家蔡三军教授直言:“大肠癌是所有癌症中最可防可控、最能从筛查中获益的癌症!”
从前期病变到早期大肠癌的发生长达10年
大肠癌治疗已进入瓶颈期,预防将改变中国大肠癌版图
蔡三军教授在会上做主题发言,分别从大肠癌的治疗理念、手术方式、器械发展、药物发展、疾病筛查等方面回顾了中国大肠癌走过的几十年征程。
蔡三军教授做主题演讲
目前,我国面临着大肠癌发病率持续上升、死亡率持续高位、生存率差距极大的现状,而美国近几十年来的大肠癌却是死亡率下降、发病率下降、5年生存率上升。
1975-2006年美国9地区标化死亡率和5年生存率变化情况(数据来自SEER)
得出这3条“漂亮曲线”的原因,一半以上是来自结直肠癌的II级预防——结直肠癌筛查。
数据来源:美国疾控中心
美国1975年开始进行结直肠癌大规模研究性筛查,直到2002年才开始全国推广,而我国1972年即由郑树校长在嘉善海宁发起结直肠癌的筛查探索,但很少有全国大范围内的筛查。目前的筛查意识普及度也不是很高。
在治疗方面,结直肠癌的手术方式经历了会阴直肠癌手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柱状APR手术等;手术器械从1853年的内窥镜发明到2000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获批。
结直肠癌的手术理念从1877年的无菌无瘤到目前的全直肠系膜的膜解剖;治疗理念也从根治性切除肿瘤向保持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过渡。
蔡教授称:“外科治疗仍然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其终极手术是全系膜+D3手术。外科以后的两个方向是微创和快速康复,但外科进一步提高疗效的幅度不大,整体的治疗需要向多学科综合治疗发展。”
展望结直肠内科治疗史,蔡三军教授从1957年FU及类似药物首次被合成开始回顾,到目前,TAS-102已经被批准末线治疗mCRC。
蔡教授称:“结直肠癌药物的发展已进入瓶颈期,化疗药物的有效性难以进一步提高,且无疗效预测标记物;靶向药物治疗、免疫相关药物治疗方兴未艾;结直肠癌分子分型较为复杂,临床指导价值不强;而根据分子分型及预后预测的药物应用和选择才刚刚开始。”
那么,在人类对抗大肠癌的这场“拉锯战”中,接下来几十年,哪一笔将会浓墨重彩的上演?
蔡教授称:“结直肠癌从癌前病变到早期癌历时很长,是最能从筛查中获益的癌症。毫无疑问,积极开展一级、二级预防将会在未来改变大肠癌版图。”
大肠癌,这样预防最有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顾晋教授则为我们展现了大肠癌的几大危险因素——
顾晋教授做主题演讲
酒精: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组织宣布,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酒精引发结直肠癌。每天饮酒4次的人比不饮酒的人罹患结直肠癌风险增加52%;
吸烟:吸烟可以在全身各系统造成癌变,吸烟明显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红肉和加工肉
高糖饮食
肥胖
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
胃肠道炎症
哪些人群易患大肠癌——
1、30岁至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频数、黏液便及腹痛者);
2、生活在大肠癌的高发区成人,主要是大城市内的中老年人;
3、长期进高脂肪低纤维膳食者;
4、有大肠癌家族史者;
5、肠息肉、长期结肠炎患者;
6、盆腔接受放射治疗者;
7、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运动减少者。
大肠癌有哪些前期预警症状?
1、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2、大便带血及粘液便;
3、大便形状变细、变形、排便费力;
4、时有排便感,却无大便解出,有里急后重的感觉;
5、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症状持续存在,并有逐渐加重趋势;
6、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
7、腹部可摸到肿块,多见于右腹部,可推动。
哪些方法能够预防结直肠癌——
摄入鱼和鱼油
摄入膳食纤维
摄入维生素和钙
常服阿司匹林
经常运动可以减少25%的罹患结直肠癌风险
到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中国人的大肠癌筛查?
筛查对于大肠癌来说,是一项非常划算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然而,中国的大肠癌筛查率却不尽如人意。
今年8月份,来自《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卫生杂志》的一篇报道对影响中国人群大肠癌筛查的因素进行了深入调查,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如下:
1、受教育程度。
2、医疗保险。在美国,50岁以上人群医疗保险中已经覆盖了大肠癌筛查的项目,而在中国大陆和香港,肠癌筛查是一项机会性的活动,人们必须为此筛查项目自费。
3、对大肠癌及其筛查的认知不够。
4、大肠癌的严重性认知不够。报道中认为,中国人倾向于逃避或者延迟面对不良结果,通过不筛查来避免面对可能因筛查而带来的坏结果。
5、中国的“癌症宿命论”观点,对患癌的敏感性低。
6、筛查障碍。包括时间和交通障碍。
7、医师推荐不足。
在此次“全国大肠癌学术大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主任张苏展教授则认为,开展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应该从以下3方面做起:
张苏展教授做主题演讲
1、顺应政府为民生服务项目的需求,适时抓住机会游说、说服政府要员。
2、政府重视,以政府意愿为主导。
3、以前期小规模筛查为基础,建立服务民生的示范。
中国特色大肠癌筛查该怎么做?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主任许剑民教授介绍,目前,我国大肠癌筛查从总体技术布局上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直接筛查法。
即直接对所有对象诊断性筛查,一般采用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
直接用结肠镜筛查检出率相对低,费用高昂,但其敏感性高,较少漏诊,多用在发达国家。
第二类:二步筛查法。
即先初筛确定高危人群,然后再对高危人群行诊断性筛查。
这一筛查法仅对高危人群检查结肠镜,其筛查命中率(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减少了结肠镜检查费用。
二步筛查法中高危人群初筛的方法非常关键,其方法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直接影响到了诊断性筛查的效率。
目前常用的高危人群筛检方法有化学法便潜血检测、免疫法便潜血检测、病史症状高危因素问卷等,这些初筛方法的敏感性在30%~60%。
我国既往的技术方案主要采用了问卷高危因素调查和免疫法大便潜血作为初筛,结肠镜作为诊断性筛查的二步筛查方法。
我国人口基数大,如采用所有适龄人群全结肠镜检査的方法,将产生巨大的应检人群,无法与当前的医疗资源相适应。通过将筛查分成初筛确定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全结肠镜诊断性筛查的方法可节约大量人力和物力,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水平相差很大,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的筛查方案。如对于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可实行直接筛查法。
参考文献:
Leung DY, Chow KM, Lo SW, et al.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among Chinese People: A Review of Quantitative Studie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6;13. pii: E506.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