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学人文 | 向死而生,向死而居


医学人文 | 向死而生,向死而居
在我眼里,德国人都是哲学家,包括眼前这位儿童绘本作家兼画家的赫姆·海恩。这位1941年出生的老男孩,1976年才开始创作绘本作品,处女作的名字叫《大象的算术》,它称得上是一本生命哲学书。说一位童书作家、画家是哲人,一半是表扬,赞许他在儿童书的意象里不经意地融入了生命的哲理;另一半是批评,对于幼童来说,故事中需要跨越100年才能完成的生命历程有些漫长,算术有些算不过来。不过,读者要是换成老男孩、老女孩那就恰如其分了。
故事是这样的,一头憨态可掬的小象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肚大如牛,很能吃,每天要吃掉一座山的青草,外加丛林里的嫩树叶子,还要喝掉半池子的水,这些东西都被身体消化了,化作一天天粗壮起来的象腿。于是,一天只拉一个大粪球,有多大呀?有足球那么大。
第二年,他继续在森林里放开肚皮舒舒服服地吃吃喝喝,身体里面也有了变化,许多器官苏醒了,强壮了,最明显的成就感是一天能拉出两个大粪球。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小象变成了大象,依旧吃得很多,拉出来的粪球也多起来,最高峰时达到50个。
这一年大象正好50岁,把50年拉下的粪球堆起来,可不得了啦,一个足球场都盛不下,有多少呢?就是小朋友的手指、脚趾都用上,肯定也算不过来,需要借用爸爸妈妈的计算器才行,这是一个奇怪的数字:465375。
随后的日子里,每年会减少一个粪球,皱纹也悄悄地爬上眼角,雪白的象牙也变黄了,逐渐松动了。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大象变成了老象,身体也不那么灵便了,最后一年,每天只能拉一个粪球。老象开始扳着手指算,1天、2天、第365天,最后一个粪球,第465375个,明天就再也拉不出来了……生命就是一个圆圈,一道算术题,不管时光有多长,总从第一个粪球开始,回归到最后一个粪球。活够了,100年,圆满了,就回到了零。
赫姆·海恩的故事讲完了。我突然想起为什么叫长命百岁,人生百年,那是命数。要较真起来,人似乎平均寿命没有这么长,惯常(现代均值)的命数是“三万天”(82岁多一点)。不够这个数,因病,因意外,因战乱,都是死于非命,都是“无常”的错。小时候,村头的故事会总是一些关于“无常鬼”抓人的传说,其实,“无常”不是鬼,而是生命的偶然性。即使去掉偶然性,归于必然性,也就“三万次”日出日落。
与赫姆·海恩相比,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似乎不愿意接纳这个命数,而是幻想着抹掉这个命数,或是把生命的时钟拨慢,让它停留在某个快乐的时光里,或者将生命的时钟倒拨,超越由幼向老,由强转衰的单行道,让生命进程掉头而行,进入返老还童的“爱因斯坦时光隧道”。没有命数,就不需要向死而生,也无需向死而居了。究其本质,是一种抗拒衰老,拒绝死亡的恐老文化。
感谢赫姆·海恩用他的绘本把我们从虚幻中打捞出来,认识命数,接纳命数,也就是接纳与顺应衰老。这并非出于无奈、无力,而是致力于提升老年生活质量,运筹好老年各期(老年前期、早期、后期、终末期)的生活,以豁达之心去眺望生命终点的风景,为“善终”做好各种预案(宗教彻悟、音乐相伴、童话抚慰),填写好一份生命预嘱,要尊严,无需苟且,多设计几种灵性的归途(远足、遇仙、升天、归田),让灵魂在诗意中翱翔。如同《滕王阁序》里描绘的胜景“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消化界”与《中国医学人文》杂志合作,特别推出【医学人文】系列栏目,于每周三推送精选好文章,敬请关注。此文章为《中国医学人文》杂志授权转载。
欢迎个人分享,如有媒体及平台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中国医学人文。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