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本为啥没“医闹”?答案当然在医院
日本为啥没“医闹”?答案当然在医院
拥有完善、健全的医疗体系的日本,到底是如何防止医闹的出现,甚至经常使“医患关系”最终变成“朋友关系”的呢?
—— 我来日本许多年,除了体检,很少到医院。最近陪朋友去东京的一家医院看病,领略了医生如何给病人看病的全过程。
医院的大厅
医院的挂号跟中国的医院一样,都在一楼大厅。但是医院的每一个科室都有专门的接待柜台,把挂号单交给柜台里的护士,在轮到某一号病人就诊时,护士小姐会叫病人的名字,告诉病人去哪一个房间见医生。
医院的大厅和各楼层,到处是供病人落座的椅子,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你在等待中,可以看书看电视,或上网玩手机。等候区里都有自动售货机,和医院免费提供的饮水。
—— 大约等了20分钟,护士小姐呼叫病人的姓名,并将我的朋友引领到医生的诊疗室。
医院的就诊室
诊疗室是一个大约20平方米大的单间,里面有一张检查用的床。病人进去后,门口的显示屏上立即会显示“就诊中”三个字。
自然,诊断室除了医生和1名护士,不会有第三者,保证病人的绝对隐私。因为我充当了日语翻译,因此也得以进入室内,看医生如何看病。
医生叫“小村”,是慈恵会医科大学的教授。他的桌子上有一台很大的电脑,他一边听我朋友的病情叙说,一边在电脑上做记录。然后他提了好几个问题,并让我的朋友躺倒床上做检查。
检查的结果,是需要拍一张片子。护士小姐立即进来带我的朋友去拍片。拍片很快,就5分钟时间,再回到诊疗室时,小村教授的电脑上已经显示了刚拍的片子。
小村教授认真地给朋友解释病情,提出治疗建议,解答朋友的疑问,好象老师给学生上课。最后开出处方,并约定下次来医院复诊的时间。除了拍片时间,整个看病过程用了大约25分钟,一个词:“耐心”。
—— 日本的医疗体制与中国有所不同,拿东京来说,基本上呈现三个特征:私立医院多于公立医院,专业医院多于综合医院,代代相传诊所的专业医学水平往往超过大医院。
日本人生病都去哪里看病?
一般的病大多去附近的诊所。东京的一些商务办公大楼、五星级酒店、居民住宅区、交通便捷的地铁与轻轨车站附近,都有各种各样的民营诊所和小医院,如同24小时便利店,多且便捷。
如果是专科疾病,一般会去就近的专科医院,譬如有的诊所专门是看皮肤科,有的专门是妇科,有的专门是牙科,有的是专业的痔疮诊所。
去综合性大医院看病的话,一般都是要动刀动枪的大病。诊所或专科医院会给病人联系好大医院和医生,并开具医生介绍信,让你去大医院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 日本人生病为什么不立即跑大医院,而愿意去小医院看病?
这里面有三个基本原因
第一,小诊所小医院的医生,大多也是名医,因为日本的私立医科大学的教授允许到非本校的附属医院坐诊,私立医院的医生也可以到其他医院上班。因此,小医院的医生中,“牛医”还不少。
第二,不管是私人诊所还是小医院,都可以使用医疗保险,而且这一种保险是全国各地通用。
第三,因为日本从明治维新时期引进西方医学后,就允许私人从医。因此,许多的专业诊所和小医院,都有代代相传的医术,医生自然也是医科大学毕业以上的学历,专业医疗水平与大医院相比毫不孙色,甚至超过大医院的医生水平。
观点
正因为日本社会有如此庞大的一个立体的,左右纵横的医疗网络体系,才使得患者得以及时分流和就医,大医院不会成为“农贸市场”,医生也有时间有耐心跟每一位病人进行周全的交流与治疗,让医患关系变成医友关系。
另外,日本实行医、药分离体制,因此,医院不会也没有机会通过乱配药和多配药来获取利益。
而医院外面的药局的药是全国统一的价格,病人带着医生的处方,可以去全国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家药局配药,这就使得各个药局为了吸引病人前来配药,对病人如同亲友。
配完药时一定会对病人说一句话:“请您多保重,早一点康复。”让病人在离开药局时,内心还带着一份安慰,下次再来。
日本的这一些做法,我觉得值得中国医药体制改革时参考。
来源:花生网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