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规培”--培养基层医生的反讽?
“规培”--培养基层医生的反讽?
“规培”--培养基层医生的反讽?
“规培”是医科毕业生在“规培基地”实施三年住院医师规范性培训,合格者取得政府颁发的医生职业证,方能具备行医资质。目前“规培基地”基本设置在国家三甲医院。显然,政策制定者初衷是为了培养合格住院医师,让民众看病放心。不明事理者听得明白,会认为有道理是好事得民心。但实际情况和“规培”后果将是怎样呢?
中国医疗本科学制设置五或六年,较其他专业本科都要长一至二年,其中最后一年是临床实习。按理临床实习一年就是严格“规培”,毕业就应该具备初级医生资格。如果大学生取得国家承认的医科毕业文凭不能当医生,医科院校岂不就不具备培养医生资格吗?
国家不能保证所有医科毕业生得到“规培”,而且仅是少数,大多数不能“规培”就当不了医生,大学可能白读,家长可能白付学费。这样,家长还愿意送孩子
再来看近几年国家三甲医院大规模扩张,广泛面临医生缺少。“规培基地”首先成为国家三甲医院培养自己后备力量的基地。对于进入“规培基地”的大学生来说,见到那么多敬仰的名医老师,哪位大学生不想能成为像老师一样的名医?在基地培训,努力留下或考取研究生深造留下。国家三甲医院和“规培”大学生都想留在国家三甲医院是二厢情愿的事情。“规培”完成的年轻医生怎么可能愿意到基层呢?上海卫计委材料显示“规培”医生80%都留在了大医院,余下20%也几乎没有到基层,转行做其他了。完全与“规培”培养基层医生的政策事与愿违。
不公平的还有,三年规培由国家财政付费,这些大学生在三甲医院承担住院医师工作,不用医院发放工资,对于三甲医院来说是天上掉下的大馅饼,成本大大节省。这样,不属于“规培基地”的医院哪里还有竞争力?可能连生存的能力都没有了。
“规培”带来医学人才源头枯竭,并再因“规培基地”国家三甲医院是抽水机,对已经枯竭的后备人才抽光,让基层和社会办医没有医生来源,让民众看病更难,让脆弱的中国医改之路越走越窄。
常识知道,医生成长历程漫长,即使三年“规培”仍然是年轻医生,不会成为病人信赖和选择的主诊医生,还是要在主诊医师负责下工作。需要信任新毕业医学生,给他们初级全科医生资质,因为有主诊医生负责把关,不会带来医疗服务问题。相反,医学人才源头的活水来了,医改的路会宽广。当然,这些新毕业的初级全科医生必须从基础或社会化医疗机构干起,让他们业余时间参加基础和临床前沿知识学习取得继续再教育学分,发展成为主诊全科医师,如果对专科有兴趣可以考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成为专科医生,也可以成为医学大家。
可以想见,改变今天医生培养模式,充实基层、发展全科,看病难问题解决会有希望!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