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勤学建树育人 奉献麻醉人生 - 沉痛悼念一代巨匠李树人教授!
勤学建树育人 奉献麻醉人生 - 沉痛悼念一代巨匠李树人教授!
讣 告
我国著名麻醉学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李树人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7月12日23时46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9岁。
兹定于2015年7月18日8-10点在北京八宝山东礼堂告别厅举行李树人教授遗体告别仪式。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北京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联系人:北京友谊医院丁冠南副主任,13910860825。特此敬告。
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2015.7.12
麻醉界痛失一代巨匠,让我们一同悼念李树人教授,李老千古!
让我们通过纪录片《麻醉人生》共同缅怀敬爱的前辈!
李老生平
李树人,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1936年2月生于辽宁丹东。196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常务委员、北京分会主任委员,
全国麻醉疼痛治疗学组组长,
国家基本药物评定麻醉专业委员,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医师协会理事,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中心教研室主任。
擅长慢性疼痛、癌性疼痛的治疗,在急救、心肺脑复苏、临床麻醉等方面造诣颇深,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麻醉专家。
担任《中华麻醉学杂志》、《中国麻醉与镇痛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首都医科大学学报》、《麻醉与复苏分册》、《首都医药杂志》等杂志常务编委或编委,并任《中华医学杂志》与《中华外科学杂志》编审,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在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期间,李树人教授带领中国麻醉界加入世界麻醉医师协会,并使台湾麻醉医学会统一至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名下,为中国麻醉界在世界的地位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精诚为医,身正为范
——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李树人教授
李树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麻醉学专家,1961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后至今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
1979年~1980年被卫生部派往阿根廷意大利医院进修心脏冠脉搭桥与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回国后在友谊医院内开展了心脏外科麻醉与背阔肌术的麻醉与研究。多年来开展对肾、胰移植的麻醉和急慢性疼痛治疗与研究,并作为重点课题方向,取得重要成果。
先后兼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麻醉疼痛治疗学组组长,国家基本药物评定麻醉专业委员,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麻醉中心教研室主任。1990年以后获卫生局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是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至今共培养了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26名。
什么是麻醉科医生?简单的说,就是当病人做手术时,为病人进行全身或是局部麻醉的医生。麻醉科医生与病人通常都是匆匆一面,但是,当要进行手术,我们的生命,就是由这个与我们可能只有一面之缘的医生所监管。对于不认识麻醉科的人来说,麻醉可能就是在手术中令病人“不知不觉”,或是为病人打针止痛的医生;但对于麻醉科医生来说,麻醉科的意义便大有不同。李树人教授的麻醉生涯是怎么一路走来的?我们采访了李树人教授。
行起于务实,志存于高远
李教授在北京医学院学习时专业并非麻醉方向。在友谊医院外科工作一段时间后,当时麻醉科的科主任,中国老一辈麻醉学专家谭惠英教授对李教授勤恳踏实的工作态度和快速开展业务的能力表示充分肯定。
1963年,经过商榷院领导决定让其去麻醉组,同时派李教授去北大医院进修一年,师从著名麻醉学家谢荣教授。进修后,又回到友谊医院在谭惠英教授的领导下工作。李教授表示,谭教授在当时已经是麻醉学术界的知名专家,知识广博,临床经验丰富,但她依旧孜孜不倦、刻苦学习和专研的精神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她学习范围广泛,这使他感受到作为麻醉医师,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是永不停歇、永无止境的。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本专业,还应拓宽到相关其他学科。这对刚踏入麻醉学领域的李教授来说,是一个终生的榜样,引导了他之后五十多年的麻醉生涯。
麻醉医生的工作贯穿于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在围术期肩负着维护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打铁还须自身硬”,李教授进入麻醉学临床工作后,作为共产党员的他誓要刻苦钻研,希望能够早日通过自己的工作减轻病人痛苦,在麻醉学科上有所建树。
1965年,国家相关行政指令要求针刺麻醉在临床运用率要不低于70%以上。为响应国家号召,由李教授负责带头成立友谊医院针刺麻醉小组,对多种手术方式和手术适应症进行探索,而后又与医院临床器械科共同研发针刺仪。
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给麻醉学科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受卫生部委派,李教授远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学习进修心脏外科麻醉方法,麻醉监测以及医院管理方式。
回国后,他与心外科胸外科同仁一起开展了主动脉人工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马凡氏综合征主动脉置换术,并参与主持的肾移植麻醉等无一例麻醉意外。其中背括肌包心术的临床麻醉相关研究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技不近仙者,不可为医。”李树人教授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在治病救人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动诠释着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奉献。平凡演绎感动,点滴彰显品质。
李教授用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为医生这个圣洁的职业做出了楷模,为白衣天使这个光荣的称呼增添了光彩。
李树人教授擅长慢性疼痛,癌性疼痛的治疗,在急救、心肺脑复苏,临床麻醉等方面造诣颇深,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麻醉专家。50多年来,他一直从事麻醉专业的医教研工作,集数十年经验,抢救了大量疑难重症,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他率先在国内创建的麻醉与镇痛门诊,自1989年成立23年来,先后诊治各类疼痛患者上万例,为患者解除了疼痛的困扰,为大量术前患者做了麻醉前会诊与准备,使之安全度过手术期。
1989年2月3日中央卫生部批发了《关于将麻醉科改为临床科室的通知》的12号文件,麻醉学从外科的一个学组到被卫生部确立为临床科室二级学科,这期间经过3代人艰苦不懈的努力。
建国初期,麻醉还未成立专门的学科,隶属于外科麻醉组,没有专业人员的教育和培养。第一代谢荣、吴珏、谭惠英等老前辈从国外回来带头开办麻醉学习班,开始了麻醉学科的国内“创业”。
50年代末60年代初,随着麻醉在手术中重要性的凸显,和第一代人的推动,以赵俊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人创立了麻醉科室,初步建立了专业人才的培养。
李教授表示,一个学科的发展说到底还是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尤其是在基础已经打好的前提下,规范青年医生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养一个好的医师,首先是要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道德标准。现在社会越来越商业化,但是这不意味着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偏离以医德教育为基础。
现在医患关系也正在向一个新的阶段发展,要考虑费用,疗效等方面,这必然致使现在医生工作不能像过去那样抛开一切外在因素只围绕治病来开展,多少有点缩手缩脚。
人才管理建设,制度是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大问题人才竞争,关键是人才素质和能力的竞争,核心是人才制度的竞争,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
担任主任委员的那几年
2003年,李树人教授当选为第八届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教授在采访中一再谦虚的表示,自己能够当上主委,是环境的影响和时代的机遇的造就。
李树人教授荣获“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终身成就奖”
担任主委后,李教授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方向:
第一、争取加入国际麻醉协会。
当时中国的麻醉学会还不是国际麻醉协会、亚太麻醉协会的成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间的交流与协作。自从谢荣教授于1981年赴德国参加第七届世界麻醉学会议以来,我国麻醉界与世界各国同行的往来逐渐增多,参加各种国际学术活动也日益增多。但是因为台湾麻醉学会在国际组织中的名称问题,一直有所耽误。
2004年在召开的世界麻醉医师大会(WCA)之前,作为主委的李教授亲笔写了一封信给当时台湾麻醉医学会理事长王志中,从整个中华民族麻醉学科对外的开放与发展以及在世界麻醉舞台上所起作用的多重角度与王志忠进行商榷,最终在2004年的世界麻醉医师大会上,王志中同意台湾麻醉医学会更名一事。
之后在北京召开的麻醉学会年会上,在世界麻醉医师大会主席和秘书长的见证下,我们与台湾麻醉医学会正式签署了文件,台湾更名的同时中国也正是加入世界麻醉医师大会,使之成为中国麻醉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根本扭转了中国麻醉医学的状况,也圆了麻醉学分会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第二、对全国麻醉现状进行一次摸底调研。
中国的麻醉学科要寻求长久的发展,制定有效的策略,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掌握国情。中国麻醉发展这么多年,但是在各地区都开展了什么工作,成效如何?各级医院科室学科建设如何?这些在当时都没有清楚的数据。只有掌握了第一手的材料,才能对下一步计划做一个准确的判断,这是更好的开展后续各地麻醉工作的一个前提和基础。从全国来看.麻醉学科的发展有很大的地域差异,而要消除这种差异.关键是在各地区培养学科带头人。
第三、支援西部。
一些经济基础较弱的地区,比如新疆、内蒙、甘肃、青海一些地区,由于学科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受到经济限制,必然不能灵活规范的开展。分会在当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拿出经费组成讲师团,组织有经验的老专家,到西北地区和后进地区讲学。
通过“讲学团”达到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将先进的知识和观念传递给各地医院主任,提高管理水平、医技水平,由这些主任们再传递给科室其他医师。二是在讲学过程中了解基层医师的状况和需求。“讲学团”本身就是了解基层的一种途径,提高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水平,科室管理能力,从而使整个学科的发展更均衡,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第四、随着监测的发展,疼痛治疗以及重症医疗的发展,中国的麻醉发展水平已经逐步向世界水平靠拢,所以作为主委的李教授考虑以学会的名义派一些中青年的大夫去国外进修。回想过去,面对成绩,李教授没有止步,不断进取,向着更高、高远的目标前进。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
从医50多年,李教授总是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患者满腔热忱,对生命无限敬畏,对医术精益求精。在麻醉的岗位上,精心地演绎着白衣使者的绚丽人生,把默默无闻的麻醉工作干得有声有色、出类拔萃。李教授告诉我们,工作50多年来从未与任何一位患者或患者家属发生矛盾,他说自己是幸运的。
但我们知道幸运不可能延续这么久的职业生涯,更多依靠的是医术与医德。他和患者说话时,总是言语温和,面带微笑,真诚倾听,耐心解释。为了缓解病人术前的紧张情绪,在做每一台手术前,他都要到病床前和准备手术的患者拉家常,说上一些问候和鼓励的话,尽可能地消除病人的恐惧情绪,减轻患者痛苦,保证麻醉效果。“医乃仁术,无德不立”。
在患者眼里,李教授就是一位态度和蔼、医德高尚,值得托付生命的好医生;在学生眼里,李教授是一位平易近人、学术精深,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好老师;在同事眼里,李教授又是一位爱岗敬业,兢兢业业,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的好大夫。
(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北京麻醉学会联合供稿 新青年麻醉论坛)
我是医生 说给你听
肖祥斌 胃肠科主任医师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胃炎一般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而内痔又有一、二、三、四度之分,选择治疗方法必须根据患痔类型、轻重程度具体决定。如对症状较轻的一度、二度内痔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而对早期血栓性外痔来说,手术治疗效果要比用药好。
程芳 女性胃肠主任
→ 咨询给胃炎患者的几点意见: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阻止再脱出。避免久坐久立,进行适当运动。
相关文章阅读
可在下面输入您的电话号码,点击免费通话,我们会第一时间拨打电话给您,全程通话免费。